有的在“智慧城市”评价上,过多关注若干IT类技术指标,单纯以覆盖率、普及率、信息化率、自动化程度等,来评价智慧城市建设优劣,却罔顾建成后民众反应:到底能给居民带来多少获得感和满意度?有的规划建设“剃头挑子一头热”,不重视与民众互动,致使民众事前建言事中参与事后评估缺失。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归根到底,“智慧城市”建设良好目的,是服务和满足城市居民,设若忽略以人为本的城市智慧,就有可能让“智慧城市”误入歧途,从而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。
在智慧城市中,由于网络发展太快,导致我们处理数据的速度也在加快,这不仅使城市管理者不能够将所有内容重新发送到“云”中集中处理,同时还加大了数据处理的难度。因此,我们必须建立具有本地处理资源的高价值节点,作为分布式网络中的分层参与者进行无缝运行。另外,**基础设施还必须融合成一个完善的分布式处理架构,一个可扩展的生活系统,连接丰富的数据。
美国迪比克市乃世界一个“智慧城市”,该市为保持宜居优势,市**与IBM合作,利用物联网技术,将城市所有资源数字化并连接起来,涵盖水、电、油、气、交通、公共服务等,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数据,智能化地“响应和满足市民需求”,较大限度降低城市能耗和运营成本。新加坡于2006年推出《智慧国2015计划》,**门户公开50多个部门5000多个数据集。他们还建起一个“以市民为中心”,由市民、企业、**合作的电子**体系,实现了市民和企业随时随地参与各项**机构事务。迪比克市“响应和满足市民需求”也好,新国“以市民为中心”亦罢,彰显的都是在“智慧城市”建构中,以人为本心系民瘼的城市智慧。